分享好友 新闻速递首页 新闻速递分类 切换频道

粤疾控提醒食品风险:勿误食有毒野果 适量食用小龙虾

2023-11-23 15:461350

目前处于暑假假期,“避暑游”“亲子游”“研学”等成为出行主流选择,旅游人流量增大、聚会活动增加,再加上正值台风季,各类食源性疾病暴发的风险也随之增加,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站19日发布消息提醒市民暑期要重点预防米酵菌酸中毒、误食有毒野果等风险。

 

  预防米酵菌酸中毒

 

  广东疾控专家提醒,要警惕凉皮、河粉、肠粉(卷粉)、粿条、米线(米粉)等淀粉制品,发酵玉米面、糍粑、吊浆粑等谷类发酵制品,变质木耳、银耳等,在高温潮湿天气下,受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污染,长时间室温存放产生米酵菌酸毒素,引起中毒。

 

  在外就餐时:可以观察销售者的环境卫生。尽量选择湿米粉、谷类发酵制品等食物存放在冰箱里冷藏,现煮现吃的店铺;购买湿米粉等产品时:重点看包装和标签,产品应该有完整独立的包装,标识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购买湿米粉等产品后:尽快烹调,若不能马上烹调,要放置冰箱暂时冷藏。建议当天购买当天食用完,尽量不吃隔餐、隔夜饭菜。

 

  预防误食有毒野果

 

  暑期外出旅游,很多家长都会选择带孩子亲近大自然。这个季节也是各种果实成熟的季节,野果种类繁多,极易出现采摘误食野果导致食物中毒。广东疾控专家提醒,野外游玩不要随意采摘食用果子,有毒的野果外形和口感与可食用的果子十分接近,就算是专家,如果不仔细辨认都可能认不出来。部分有毒的野果毒性较大,误食严重的可能危及生命。

 

  食用小龙虾要适量

 

  炎炎夏日,叫上几位好友,嗦上一盆盆小龙虾,是人间一件美事。作为宵夜里的“扛把子”,“虾”红是非多,既往曾出现因食用小龙虾而出现肌肉酸痛、四肢乏力、酱油色小便等横纹肌溶解综合征表现的病例。

 

  广东疾控专家提醒,食用小龙虾要注意“不过季”“不过量”和“少吃头”。“不过季”是指小龙虾属于时令性食物,通常养殖小龙虾的上市季节在4-7月间。过季吃到的小龙虾有可能是来路不明的野生小龙虾或者不新鲜的小龙虾,品质无法得到保证。

 

  与此同时,对于尿酸较高、过敏人群,食用大量小龙虾会增加痛风、过敏的风险。

 

  此外,小龙虾的头部容易吸附蓄积重金属、毒素及细菌等污染物,有调查显示,吃小龙虾的虾头会增加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风险,广东疾控专家建议大家只吃小龙虾尾部的肉。


举报
收藏 0
评论 0
同类
谁说吃鸡蛋要扔蛋黄?当心错过了大部分营养!
最近因为疫情影响,大家都提高了家中储备食物的意识,鸡蛋就是最快捷、最方便的美食材料之一,也成为家家户户必囤的食物。有朋友问:最近居家不能出去吃,做大鱼大肉也麻烦,家里鸡蛋挺多,我每天吃五个可以吗?听说

2023-11-23177

轻食≠沙拉!中国烹饪协会发布四项团体标准
 6月2日,中国烹饪协会在北京发布四项团体标准,分别为《预制菜》《轻食营养配餐设计指南》《工业化标准化中式高汤》和《工业化标准化中式浓汤》。  其中,《预制菜》团体标准由中国烹饪协会联合多家机构和头部餐

2023-11-23178

“限盐”标准提高 食盐怎么吃更健康?你吃对了吗?
原从水里生,不敢水里行,三餐不相离,滋味总关情。没错,说的就是我们每天都离不开的食盐。  前不久,《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提高了“限盐”标准,建议11岁以上的中国居民每人每天摄入不超过5克的盐。比旧

2023-11-23401

科普:低钠盐有助于降低中风和心脏病风险
澳大利亚等多国研究人员参与的一项国际研究表明,低钠盐有助于食用者降低中风或心脏病风险。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英国医学杂志开放版·心脏》杂志上。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乔治全球健康研究所等机构的研究人员

2023-11-23211

空腹时不能吃这些食物?真相到底如何……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听到许多“空腹”的禁忌,比如:“空腹不能喝茶、喝咖啡、喝酒”“空腹不能吃香蕉”“空腹不能吃柿子”…… 真相到底如何呢?一起来看看吧。  Q:空腹可以喝茶、喝咖啡、喝酒吗?  A:不建

2023-11-23175

我来说两句
抢沙发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