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康”后如何调养健身?中新网记者16日采访了正在参加江苏省两 会的多位江苏省政协委员。“阳康”后如何进行康复训练——这一需要跨界研究的新课题也在省两 会上被提出。
多吃优质蛋白,防护措施不可少
江苏省政协委员、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原党委副书记兼院长赵俊表示,一部分人在“转阴”之后,仍有不少症状,例如咳嗽、乏力、失眠、嗅觉和味觉改变等。
“保健康、防重症、早康复,即便在感染新冠病毒‘阳康’后,保健、康复仍然非常重要、必不可少。”赵俊告诉记者,缓解症状方面,避免剧烈运动;营养方面,多食用优质蛋白和维生素等,如肉蛋奶、蔬菜、水果等;心态方面,平和应对,减少焦虑。一些有基础病的病人,若后期康复有困难,可请专业人士帮助康复,同时从专业渠道获取保健知识。
春节即将来临,人口超2亿的长三角地区或迎来返乡客流。对此,赵俊建议,即便在“阳康”后,防护措施仍不可少:佩戴口罩,勤洗手。
需重点关注孕产妇、婴幼儿等人群
江苏省政协委员,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分院、江苏省妇幼保健院副院长殷咏梅表示,孕妇需要分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看待。
殷咏梅表示,对孕早期的孕妇,不论感染的是哪种类型的新冠病毒毒株,都要充分休息、对症治疗。如有高热情况,还是建议退热、查胎心(已有胎心、胎芽的情况下)。对孕中期、孕晚期的孕妇,本身心肺功能负担就比正常人重,因此要时不时测一测自己的心率、血糖,防止心率过快、血糖偏高,坚持清淡饮食,保持营养均衡。
对产妇而言,殷咏梅建议,要适量增加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摄入,保证身体分泌乳汁。阳性的孕妇可以继续喂奶,但要尽量佩戴N95口罩,避免和婴儿直接接触。同时,产妇可进行适量有氧运动,加速产后恢复。
需关心、关怀医护人员的健康状况
江苏省政协委员、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大外科主任吴延虎,在两 会期间提交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疫情防控新阶段对医务人员关心和爱护的建议》。
医疗机构是阻挡疫情的“防波堤”,医护人员是救死扶伤的主力。吴延虎表示,近期,医疗机构发热门诊患者数量成倍增加,医护工作者冲锋在前,主动克服自身困难,在最困难时刻坚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全力守护民众生命健康,展现了“白衣卫士”的形象与担当。
吴延虎建议,科学调配医疗资源,加强医用防护物资储备,落实激励保障政策,统筹医务人员工作安排,健全医务人员关爱机制,切实解决医务人员后顾之忧,保持队伍的持续战斗力。
“阳康”后的康复训练,是需跨界研究的新课题
“‘阳康’后能否进行体育锻炼?能进行多大强度的体育锻炼?评判依据和标准是什么?对广大民众而言,如何在‘转阴’后的恢复期进行科学、有效的康复体育训练,是一项需要跨界研究的重要新课题。”江苏省政协委员、南京大学体育部主任殷飞说。
殷飞表示,从目前的诊疗结果来看,尽管大多数感染者愈后良好,但受到各人身体状态不同、体力不同等影响,部分感染者在“转阴”后仍可能存在呼吸功能损害、运动能力下降等情况。
他建议,组建相关专家团队,尤其是涉及医疗、卫生、体育等领域的跨界团队,联合编写科普性、指导性手册,如“阳康”后的日常饮食指导、居家保健手册、运动指导手册等,采用网络学习、专家讲师团科普等方式,进行讲授和指导。
他建议,研究人员可进行跟踪式观察研究,通过权威渠道,发布研究成果,提高公众认知。
同类
“阳康”后不适如何缓解?官方详解第十版诊疗方案
9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就第十版诊疗方案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表示,医疗救治是新冠疫情防控工作的当务之急,做好诊疗关口前移和重症患者救治是重要着力点。新版诊疗方
2023-01-30204
“阳康”之后是否需要继续用药巩固疗效?专家这样说
16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新闻发布会。对于“阳康”之后是否需要继续用药巩固疗效的问题,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主任赵扬玉认为,首先要了解,新冠感染以后,治疗的药物主要是对症,比如针对发热、腹泻、咳嗽等
2023-01-30185
母乳本身不传播新冠病毒 妇产科专家:鼓励支持母乳喂养
针对新冠病毒在母婴间的传播可能等相关问题,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主任赵扬玉16日在北京强调,母乳本身不会传播新冠病毒,鼓励支持母乳喂养。在当日举行的国务院联防联控相关新闻发布会上,赵扬玉指出,既往数据显
2023-01-30187
春节期间重点人群如何做好防护?这份官方建议请收下
随着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全国正在有序开展老年人、儿童、孕产妇、慢性基础性疾病患者等重点人群分级分类动态服务和“关口前移”工作。16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新闻发布会,呼吸、心血管、妇幼健康及营养领域专
2023-01-30208
防疫热点——儿童“阳”了哪些症状需留意?
16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就重点人群健康保障话题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米锋介绍,随着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全国正在有序开展老年人、儿童、孕产妇、慢性基础性疾病患者等重点人群分级分类动态服
2023-01-30158